怎样欣赏书法

  其实书法的好坏是有标准可循的,标准体现在我们前面所说的结体、笔法、墨法、章法的标准之中。我们平时在欣赏书法时说到有人写得好,有人写得不好,而这好与不好就体现了我们所掌握的书法尺度,尺度实质上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什么是书法,如何书写标准的汉文字。

  首先看框架结构是否符合规范、标准。纵观千年书法史,能流芳千古的莫不以结构胜。欧阳询、虞世南、颜真卿、赵孟、董其昌等书法家的作品结构端庄严谨、法度规整,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书法的楷模。“用笔何如结字难,纵横聚散最相关”。启功先生也最注重结构。

  其次看点画、笔画是否到位。我们所说的写得好的作品,基本上它的结构都是符合规范的,点画、笔画都是标准的、到位的,整体给人感觉是流畅的、优美的。笔法的表现,在我们书法中是非常重要的。赵孟说:“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亦须用工。盖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不易。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笔法是书法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,我们日常的书写是不太讲究笔法的,信手涂抹、任性而为;而受过专业训练的书写者其笔法是有迹可循的。楷书、行书、隶书、篆书等都积淀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书法家的书写规范,有追求的书写者的书写痕迹都对前人有传承,内行的人能看出其传承的轨迹来,即所谓的内行看门道,外行看热闹。我们许多爱好者乃至领导、名流书写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,或者说对前人的范本没有深入探究,导致下笔无由,没有技法和规范可言,因而也就谈不上审美愉悦了。因为前人传承下来的风范是经过了成百上千年认识、认知、认同,人们一致认为是有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,其表现出的美是客观的,是得到了多数认同的,是大众的而不是小众的。“作书之法,在能放纵,又能攒捉..盖用笔之难,难在遒劲..提得笔起,则一转一束处,皆有主宰转束二字,书家妙诀也。今人只是笔作主,未尝运笔”。董其昌在《画禅室随笔》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笔法在整个作书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。

  再次是看墨法。“用墨,须使有润,不可使其枯燥。尤忌肥,肥则大恶道矣”(《画禅室随笔》) ,“墨淡则伤神采,绝浓必滞挥毫,肥则为钝,瘦则露骨”(《欧阳询八法》)。墨分五彩,有浓墨、淡墨、润墨、渴墨、白墨五种,其实不同的墨的色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淡墨是用来表现线条的灵秀、空灵;浓墨是用来表现线条的浓厚、深层的感觉;润墨是用来表现湿润、秀雅的感觉;渴墨是用来表现气势、风骨。我们有些人写字是一笔贯彻到底,墨色没有层次感,对墨的使用不够讲究。在一幅作品里面,用墨要有层次感,富于变化,有浓有淡,有枯有润,饱笔须快,渴笔宜慢。在字与字之间墨也要用得有变化,行与行之间也要有所变化,我们一次蘸墨写一段,墨的层次感就表现出来了,墨色由浓转枯、转焦,然后再一次蘸墨,如此反复就形成了一种书法独特的节奏感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韵生动。书法的韵律、节奏就是通过韵来体现的,不同的墨色表现出不同线条的节奏,通过墨色来体现文辞的韵律。所以墨色对于我们书写作品的表现也至关重要,是一幅作品水平高低的表现之一。

  最后是看章法。我们讲书法不只是写字,是在书写的基础上加之以玄妙之道,形成其独特的书法艺术。书法艺术来源于作为技术的书写,但比书写更加深刻一些,审美的情趣更加深厚与深奥。在章法的处理上,一般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或者对传统书写的玄妙之道(章法)没有深刻体会的,那么他在书写的过程当中,在分间布排的处理上,就会无法可依,纯粹信手拈来。我们日常许多书写都不太讲究书法艺术所应遵循的章法,基本上是按照日常的书写习惯进行书写,款识也基本不讲究,俗语、俚语充斥幅面,用印就更不讲究了。

  对传统的书法有过认真研究的,他们在书写时有据可寻,章法得体到位。“整齐变化寓参差,章法天然落笔时”(清翁方纲《论书》),章法是不是到位,各种字体均有自己的表现形式,这也是欣赏书法作品时应注意的。还要注意款识是否讲究,是否透出了文化的底蕴?印章的钤盖是否得体,印章本身的雕刻是否有水平?文辞的书写是否与书体契合?文辞是否与所赠与的对象和所张挂的环境相适应?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