擅长草书的黄庭坚

  黄庭坚(1045—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“宋四家”之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还是著名的孝子,以“涤亲溺器”名列二十四孝之一。

  幼年时的黄庭坚机警聪明,一本书读上几遍就能够背诵。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,觉得超凡绝尘,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,感叹世上已经好长时间都没有这样的佳作了。从此之后,黄庭坚开始名震四方。

  黄庭坚早年在苏轼门下学习,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并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他和苏轼是亦师亦友的关系,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开玩笑。苏轼从乌台诗案中脱险出狱后,曾经与好友黄庭坚胡侃说:“我在大牢里的时候,每天吃的都是三白饭,照样睡得很香甜,世间美味不过如此啊。”黄庭坚问他什么是三白饭,他说:“一撮盐、一叠白萝卜、一碗白米饭。”说过这件事后,苏东坡很快就忘记了。有一天,他接到黄庭坚的请帖,说是请他去吃皛(xiǎo)饭。苏轼还以为黄庭坚请他吃的是珍馐美味,但是他到了黄庭坚家里时,却发现桌上只有盐、白萝卜、白米饭,这才恍然大悟,知道自己被黄庭坚戏弄了。

  几天后,黄庭坚也接到了苏轼的请帖,说是请他到家里吃毳(cuì)饭。黄庭坚知道苏轼肯定要报复自己,但是又很好奇毳饭究竟是什么,最后还是去了。他到苏轼家里后,苏轼陪着他从早上聊到了晚上。他饿得前胸贴后背,实在忍不住了,就催问毳饭在哪里?这时苏轼慢吞吞地说:“盐也毛(音mo,是没有的意思),萝卜也毛,饭也毛,岂不是‘毳’饭?其实你一直都在享用啊。”黄庭坚短暂的惊愕之后,两个人同时放声大笑。

  黄庭坚擅长行书、草书,而他的楷书也自成一家。在草书方面,黄庭坚学习的是当时的书法家周越,但其草书笔法的成熟还是在于他对草书精髓的深刻领悟。黄庭坚曾说,张旭、怀素都是在醉酒的时候挥毫泼墨,所以能出神入化。而他自己不喝酒,“虽欲善其事,而器不利”,所以无法做到一挥而就、酣畅淋漓,经常遇到阻滞。实际上,黄庭坚的作品收放自如,虽然是在清醒状态下运笔,也能进入自然挥洒的妙境,而且更显从容淡定。这跟他参禅悟道,将心得运用于书法创作中有密切的关系。他的《诸上座帖》等佛语草书作品,都深得禅理之妙。可以说,黄庭坚开创了中国草书的新境界。

  作为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黄庭坚的书法风格深受苏轼的影响。从传世的黄庭坚行书手札作品来看,撇捺开张、字形扁阔、字势向右上扬,都留下了苏轼书法的印记。黄庭坚对于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非常推崇,曾写诗总结他临摹《兰亭集序》的心得体会:“世人尽学兰亭面,欲换凡骨无金丹。谁知洛阳杨风子,下笔便到乌丝栏。”

  由于对王羲之的推崇,还发生了一段阴差阳错的故事,机缘巧合,成就了黄庭坚行楷大字的书风。据说,他在京口的断崖上见到一篇《瘗鹤铭》,误以为是王羲之的作品,便潜心揣摩学习,大字行楷书风渐渐成就,可谓是歪打正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