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牍为宝的蔡襄

  蔡襄(1012—1067)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书法家、政治家、茶学专家。他为人忠厚、正直,讲究信义,而且学识渊博,有着很高的书法造诣。我国书法史上提到宋代书法,素有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“宋四家”的说法。蔡襄的书法浑厚端庄,婉美淳淡,能够自成一体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还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江梁式大石桥——泉州洛阳桥。

  蔡襄对自己的书画作品都非常珍惜,从来不轻易给人,因此他的作品在社会上流传得非常少。每次他写的一些信件或是短短的几个字,人们都会当成宝贝珍藏起来。当时宋仁宗非常喜爱蔡襄的书法,朝廷的学士将《温成皇后碑》的碑文撰写出来后,宋仁宗下旨让他把碑文给抄写一遍,可是他觉得抄写碑文是件没有面子的事儿,就拒绝了,宋仁宗也没有怪罪他。

  在“宋四家”中,苏东坡、黄庭坚、米芾都以行草、行楷见长,只有蔡襄是以楷书为主。蔡襄的字庄重、浑厚,别具一格。观其作品,给人一种清风拂面、风和日丽的感觉。他主要学习王羲之、颜真卿、柳公权书法,所以元代的倪云林曾说:“蔡公书法有六朝、唐人风,粹然如琢玉。”蔡襄的行书《澄心堂纸尺牍》被认为是其最能体现晋唐风度的作品,笔画精致、体态雍容。

  当然,蔡襄的主要成就是楷书,被视为宋代楷书第一。作为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,《昼锦堂记》取法颜体楷书,笔力雄劲,结构严谨,颇得颜体楷书的精髓。《昼锦堂记》是欧阳修为朝廷重臣韩琦所修昼锦之堂所作的题记,由蔡襄书丹。因此,在创作的时候,蔡襄煞费苦心,将其中的每个字都单独写了几十遍,然后从中挑选出写得最好的,组成了整幅作品。所以,《昼锦堂记》俗称“百衲碑”,就像百衲衣一样,由碎布拼凑而成。也就是这个原因,导致该作品中的每个字虽都臻于完美,但整体布局和气势却受到了割裂和损害。

  欧阳修称赞蔡襄的书法“独步当世”。实际上,蔡襄并不是一个开创书法新气象的人物。他的书法严格地遵守晋唐法度,在创造性方面略显不足。但在宋代书法史上,他的地位是不容忽略的,在传承晋唐书法成就、启发后人更上层楼方面,蔡襄做出了他的贡献。

  蔡襄流传于世的作品有《自书诗帖》《谢赐御书诗》《陶生帖》《郊燔帖》《蒙惠帖》以及碑刻《万安桥记》《昼锦堂记》等。鼓山灵源洞楷书“忘归石”“国师岩”等也是他留下的书法珍品。